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034名,其中专任教师72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20名,在国内外各类体育组织任职人员23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北京体育大学单招录取分数线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200分;体育专项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70分。
北京体育大学录取分数线2023
2023年北京体育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参考2022年)
省份 年份 录取批次 招生类型 最低分 类别
新疆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471 理科
新疆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490 文科
宁夏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474 理科
宁夏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18 文科
青海 2022 本科一段 普通类 441 理科
青海 2022 本科一段 普通类 470 文科
云南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67 理科
云南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617 文科
四川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88 理科
四川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82 文科
重庆 2022 本科批 普通类 564 物理
重庆 2022 本科批 普通类 559 历史
山东 2022 普通类一段 普通类 577 综合
河南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73 理科
河南 2022 本科一批 普通类 527 文科
浙江 2022 平行录取一段 普通类 497 综合
黑龙江 2022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普通类 429 理科
黑龙江 2022 本科一批A段 普通类 429 理科
黑龙江 2022 本科一批A段 普通类 463 文科
辽宁 2022 本科批 普通类 362 物理
辽宁 2022 本科批 普通类 404 历史
山西 2022 本科一批A段 普通类 498 理科
山西 2022 本科一批A段 普通类 517 文科
北京体育大学简介:
北京体育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简称北体大,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确定的首批全国重点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的高等体育院校。
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举行开学典礼,原名中央体育学院,1956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北京体育大学。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7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共拥有室内外训练场馆近100个,馆藏书130余万册;设有4个学部,25个学院,开设41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3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800余名,研究生3500余名。
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034名,其中专任教师720名,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20名,在国内外各类体育组织任职人员230余人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3个。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硕士生导师240多名,博士生导师近90名。
北京体育大学单招录取分数线
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200分(一级运动员);体育专项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70分。根据历年录取情况及培养要求,2023年体育单招分项目计划及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200分(一级运动员);体育专项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为70分。对具备运动健将技术等级的考生,可在我校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线(一级运动员)下降低20分录取。北京体育大学的录取标准
我校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我校招生体检要求进行录取。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身高要求男1.70米(含),女1.60米(含)以上,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7;表演专业健美操、舞蹈项目身高要求男1.72米(含)以上,女1.62米(含)以上,体育舞蹈项目身高要求男1.72米(含)以上,女1.60米(含)以上;其它专业身高要求男1.70米(含),女1.58米以上,裸眼视力任何一眼不低于4.5。新生入学后,我校对新生进行体检复查,对体检复查不符合入学条件的,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北京体育大学新生入学体检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体育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
体育生就业方向:
体育教育:毕业后能够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运动训练、体育部门的管理和科研工作。
社会体育:就业方向,各级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和体育场馆部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体育事业单位、体育社团、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体育管理机构、各高等院校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管理部门。
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各类体育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健身俱乐部、体育中介公司、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各级各类教学单位、训练基地、体育科研机构、医药卫生、保健康复部门。
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方向,运动队、运动俱乐部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教练;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体育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体育院校心理学教师。
体育生就业前景:
体育的发展趋势势必是以更加休闲化和娱乐化,同时更好的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的改观,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将日趋加大。
体育运动对人们生活的积极调节作用也必将进一步表现出来。而休闲运动正符合了人们这一体育生活化的要求。其发展方向必然是更加大众化和生活化。休闲体育的发达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家政策对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倡导和支持,将更有利于体育的推广和开展。
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关于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如下:
体育生毕业后可从事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训练、竞赛工作,还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
体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以及学校运动队教练员、学校体育管理员体育科研人员和和社会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训练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竞技专项训练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能力,能从事中小学和基层各种体育项目的运动训练工作,以及各类体育竞活动的组织、管理、裁判及服务工作的体育类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础文化课: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_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用语文、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普通话、数学、英语、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制作、历史、地理、生物
专业理论课:教育学、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竞赛裁判学、推拿与按摩等
专业技能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健美操、武术、游泳等专项技能与理论。